Fun88手机版新闻News
走进宣威古老文化传承感受宣威文化之美!
五千年岁月的洗礼,五千年情感的积淀,五千年智慧的凝聚。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,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,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,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,永驻心间。Fun88官方 从2006年开始,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,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,尽管有些东西已经被遗留在了历史中,被历史所洗礼,我们再也见不到那被称之为鬼斧神工的技艺,但是,我们还是被历史温柔以待着,目前,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,位居世界第一,光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自豪。 每个城市都有每个的城市的独韵,每个城市也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,在这个小小的边陲之地,我们也有着市级非遗文化,虽然相对于世界级的非遗文化,这些都是小巫见大巫,但是这些技艺的传承非但没有被遗忘,还被一代代的传承下来。 宣威——一个小小的城市,自2005年开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以来,正式拉开非遗保护工作序幕,先后进行了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、四次项目申报工作,在文化馆加挂“宣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”牌子,成立了宣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。十余年来,共采访民间艺人300余人,整理文字资料100多万字,拍摄照片3万余张,刻录光盘40多碟,初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科库,保护工作逐步走上正轨。 6月9日,宣威市美奂广场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,活动中展示了宣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共38项专题展示,展示了宣威丰厚的文化底蕴;展示了宣威古老的技艺传承;展示了宣威对非物质文化的热爱。 火腿制作技艺,火腿是宣威最具有特色的名片,也是每个宣威人从小吃到大的食物,2010年5月,“宣威火腿制技艺”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成为曲靖市两个国家级项目之一。管升阔被命名省级传承人,邵廷吉被命名为曲靖市级传承,浦恩勇等5人被命名为宣威市级传承人。 每提起宣威火腿,舌尖总是不自觉地跳动,那香醇的味道已经跃然在了口鼻之间。火腿,代表每个宣威人内心深处记忆,“宣威火腿制技艺”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给予了宣威火腿最佳代表的位置,是宣威文化的精髓! 倘塘黄豆腐,“拴着卖”的美食。明洪武年间,随明军入滇的南京籍200余户秦、李氏汉人戍边倘塘,带来了家乡做豆腐的技术,之后结合当地的原料、水质、气候条件和饮食文化,形成倘塘黄豆腐独特的制作技艺,世代沿袭。 2005年,倘塘黄豆腐制作技艺被命名为宣威市级非遗项目,2013年被命名为曲靖市级项目,2016年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2013年,陈会群被命名为该项目宣威市级传承人。 山歌是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草根的艺术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受众群体。至今宣威一些地方还有青年男女在元宵节、端午节等节日聚集在特定的地点对唱山歌的传统,称为“赶花街”。 宣威山歌的内容无所不包,一般以四句为一个段落,每句七言。歌词要求押韵,多用一些方言俗语,明白如话,讲究即兴发挥,现编现唱,歌词大量使用赋、比、兴的文学手法。宣威山歌常见的调式有二十余种,大多为两个乐段,即三、四句重复一二句的旋律,少数调式以四句为一个乐段。演唱形式有独唱、对唱和群体对唱三种形式。 2005年, 孔德才、毛加超被命名为宣威市级山歌代表性传承人,杨柳被曲靖市命名为山歌之乡,2013年,宣威山歌被命名为市级非遗项目,顾怀礼被命名为宣威市级传承人。 2014年,杨柳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“中国山歌之乡”。。。。。。 看着那一幅幅专题展上面的老人,苍老的容颜上没有迟暮之年的惶恐,反而带着自信而骄傲的笑容。是啊,他们都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,将这些精湛的技艺一代代的传承下去,这就是令他们自豪的存在,令他们绽放笑容的骄傲。 面对这些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技艺,我想我们应该给予尊重,给予赞叹,给予保护,并且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,文化的河流不会枯竭,文化的本质也不会改变,需要做的,便是我们能够保护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它继续代代传承,不会被遗忘在历史的河流之中,不会遗忘在人们的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