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un88手机版新闻News

求富路传统美食“秘笈”出炉

2024-06-12 23:22:4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求富路传统美食“秘笈”出炉(图1)

  糖不甩、寿桃、菜角、白团、糕仔、榄酱饭团……这些传统美食你吃过吗?你会做吗?

  日前,大朗求富路社区举办了传统美食食谱发布会,现场制作糖不甩、寿桃等本土特色美食,以传统美食为主线,让社区年轻一辈关注传统、关注历史,传承优秀饮食文化。

  此前,驻求富路社区社工启动了“传统美食小特搜”成长项目,组织社区年轻人一同拯救逐渐消失的传统美食,历时两个月,制作了一本传统美食食谱,图文并茂地记录了糖不甩、寿桃等6种传统美食制作技巧。

  当天活动现场非常热闹,求富路花园的长者们聚在一起,制作寿桃、糖不甩等传统美食,吸引了大批社区青少年的关注,年轻一代还参与了美食制作,亲身体验本土传统美食传承的乐趣。

  “第一步先将生的花生炒8-10分钟,去皮、碾碎做成花生碎备用。第二步煎鸡蛋饼,熟后切丝备用。第三步糯粉倒进盘里,一边搅拌一边倒进饮用水,注意要慢慢倒,不宜一下倒太多。第四步揉好面团之后,用掌心弄成一粒粒小小的圆团。第五步用水煮到糖不甩涨起来,然后用冷水过冷。第六步把冰糖片煮融成酱。最后一步把糖不甩倒入锅中,铲子不停翻,观察糖浆变化,比较浓稠后,将其盛上餐具,撒上花生碎和鸡蛋丝就大功告成了。”一名长者一边制作糖不甩,一边对一旁观看的年轻人讲解传统美食制作要点。

  除了现场制作美食,主办方还把传统美食制作过程制成宣传画,供居民观看学习。一道道美食相继出炉,香气扑鼻,现场的社区居民纷纷上前品尝,并竖起了大拇指,他们对这些久违的传统味道赞口不绝。

  “这次活动,让我学会如何做传统美食,这些传统美食都是很难做的,但我学会了很多知识。”参与活动的求富路少年黄旭祥告诉记者,他还是头一回如此近距离观看糖不甩等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。

  本次活动是鹏星驻求富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组织的“传统美食小特搜”小记者成长项目,旨在为社区的年轻一代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团队合作,拯救逐渐消失的传统美食。

  活动邀请社区富有传统美食制作经验的长者,手把手教导年轻一代亲身体验美食制作过程,获得真实的一线美食资料。参与者历时两个月制作了糖不甩、寿桃、菜角、白团、糕仔、榄酱饭团等传统美食。

  再通过分工合作,把这些资料进行分类、图片筛选、文字整理、图文排版等,制作了一本传统美食食谱——《求富路传统美食食谱》,食谱不仅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各种传统美食的制作步骤,还把美食的来源典故也记载下来,让传统美食文化不退色。

  “其实很多美好的传统文化,在一个时代的发展当中流失了很多,很多年轻的一辈甚至是完全不知道有这些传统的美食。我们组织社区的年轻一辈,共同策划了这样一个项目,做成了这样一个传统美食的食谱,希望能让我们的传统美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。”鹏星社工蔡寒枫告诉记者。

  糖不甩、寿桃、菜角、白团、糕仔、榄酱饭团……这些传统美食你吃过吗?你会做吗?《东莞日报》报道,日前,大朗求富路社区举办了一场传统美食的食谱发布会,以传统美食为主线,现场制作传统美食,旨在让社区年青一辈关注传统、关注历史,传承优秀饮食文化。据了解,本次活动是鹏星驻求富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组织的“传统美食小特搜”小记者成长项目,是为了社区的年青一代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团队合作,拯救逐渐消失的传统美食。

  在社工们的组织和主持之下,一场拯救“非遗”的公益行动,最终成为热闹的“美食嘉年华”。参与其中的人们想必都获得一份基于责任的快乐、感动和欣慰。对于参与的吃货们而言,能全程看到美食出炉,并一饱口福,所获得的满足肯定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。

  一些人可能听说过这些美食,但从来没吃过,此次享用算是感受了传统美食的魅力,知道一些美食的口碑的确不是盖的;一些人可能小时候吃过,但随着传统美食渐渐远去,也已经很久没有享用,此次再次吃到纯正的美味,儿时的温馨记忆被唤醒,心生感动也是不在话下。

  而更深的感受,可能来自于老和小两个群体。对于参与的年轻人来说,通过近距离观看、学习传统美食制作,一些濒临失传的“美食秘笈”有望得以传承,亲身感受到了对延续“非遗”的一份责任;对于传授美食制作的老年人,看到自己的手艺不至于失传,而且年轻人这么重视,内心肯定也非常欣慰。

  不同于一些声名显赫的重大“非遗”项目,传统美食面临的处境其实很尴尬。虽然传统美食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回忆和时代印记,其制作方法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,但是,美食制作更容易湮灭在日常生活中,一些老人和年轻人甚至没有意识到一些传统美食的渐渐消失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拯救濒临失传的传统美食制作技艺,才显得更加紧迫。

  从上述意义上讲,传承美食的公益活动完全超越了吃喝的范畴,也超越了延续“地方性知识”的范畴,而是在激活历史遗存的过程中承载了文化价值。在这场保护饮食文化的公益活动中,我们看到多种手段的使用,包括现场学习制作、打造美食制作图谱等,也看到了社工组织、社区居民等多元化的参与力量。

  除此之外,要保护和传承美食“非遗”应该有更广泛力量的参与,有更多创新的手段和模式。一些美食之所以濒临消失,部分原因是“酒香巷子深”,东西虽然很好,但基本与商业化途径绝缘,没有多少人知道。如果能通过商业化途径将一些优秀美食推向市场,或许更有助于美食“非遗”重新焕发活力。这离不开公共机构给予资源支持,更离不开有远见的饮食公司的介入。而其前提是,“美食秘笈”的掌握者、使用者要有比较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。(杨康)

搜索